? 1? 問題的提出
??? 近年來,國內外城市信息化發展理念出現了新特點和新趨勢,以“物聯網”概念為代表的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成為城市發展的新目標。為應對這一新趨勢,IBM、中科院、思科等紛紛提出了“智慧城市”、“感知中國”或“智能互聯城市”的理念和發展方略。我們認為,智慧城市應理解為城市信息化理念的升華,是城市信息化的更高階段。
??? 當前,我國許多一、二線城市都將“智慧城市”作為自身的發展模式和定位。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如何對“智慧城市”建設具體項目的規劃、實施進行評價? 如何通過一套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規范并約束“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避免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可能出現的失誤? 在缺乏一套“智慧城市”建設的評價指標體系的狀況下,許多城市的“智慧項目”建設比較盲目,“形象工程”大行其道,實際效果并不顯著。建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可以使決策層及相關機構能夠很好地把握“智慧城市”的發展水平,從而進行科學、合理的決策。對于具體實施機構來說,也可以通過“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對建設項目進行正確的評估,以便找出不足之處予以糾正,從而確?!爸腔鄢鞘小苯ㄔO快速、健康地發展。
??? 2? 國外城市信息化水平評測方法管窺
??? 對“智慧城市”的評價是以城市信息化測評為基礎的,因此需要分析城市信息化測評的方式和方法,以便在此基礎上研究“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
??? 近三四十年來,在信息化評測研究方面積累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理論和方法。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兩個主要分支:一是從經濟學范疇出發的以信息經濟為對象的宏觀計量,以此來反映社會信息化水平,代表人物是美國經濟學家馬克盧普、波拉特等人;二是從衡量社會信息的信息流量和信息能力等來反映社會的信息化程度,主要依據某些綜合的社會統計數字來構造測度模型,其典型的代表是日本提出的信息化指標。
??? 信息化評測兩個方向的理論,派生出兩種對信息化評測的方法。
??? 2.1.信息產業測評法
??? 以“波拉特法”為例?!安ɡ胤ā笔窃诤暧^層面分析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的評價方法中最早和最具影響力的。它以信息經濟學為理論依據,側重信息經濟的測評,將信息行業從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中逐一識別出來。利用兩個數據庫:即美國勞動統計局的“產業一職業結構矩形”數據庫和美國經濟分析局的“產業一資本流通矩形”數據庫,計算出三項指標,即:
??? (1)信息勞動者占總就業人口的比重
??? (2)信息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
??? (3)信息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 通過以上三項指標,評估出信息經濟對GDP的貢獻率,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信息經濟對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但是數據整理比較復雜,測算時需要與之相應的統計體系與口徑,應用具有一定難度。
??? 2.2.信息社會測度法
??? 用于評價社會信息化水平的代表方法是日本在1965年建立的“指數測評法”。[1]該方法從郵電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行業,選出與信息量、信息裝備率、通信主體水平、信息消費系數有關的11項指標,組成一個社會信息化水平的評價體系。
??? 與波拉特法相比,日本的指數測評法具有統計數據容易獲得、操作過程簡便易行、測評結果直觀清晰的特點。但是,在指標設立上對信息產業的作用強調不夠,有些指標如“人均發函件數”影響較小,也較為陳舊。
??? 3? 中國城市信息化水平評測指標方案
??? 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全面展開,政府部門也積極參與信息化的評測研究。2002年7月,信息產業部發布了《城市信息化水平測評指標方案(試行)》,作為試點城市進行信息化水平測評的依據,是一套具有綜合性特征的區域信息化水平的測算標準。[2]
??? 不過,該方案過于粗糙,強調了對信息基礎設施的評價。沒有反映信息化投入、信息化人才儲備情況、信息化政策環境等,沒有真正反映社會信息化、企業信息化和電子政務的發展情況。
??? 4? 評價“智慧城市”應遵循的原則
??? “智慧城市”建設正方興未艾,而對于智慧城市評價方法的研究尚未見公開成果。僅見于IBM城市智慧程度評估白皮書[3],該報告指出,在“智慧城市”戰略規劃制定階段,評估城市的核心系統和活動是最根本的內容。理想情況下,評估應遵循以下原則:
??? (1)量身訂制:以支持實現城市特定愿景和戰略,推動可持續繁榮。
??? (2)統一:涵蓋構成城市的所有系統。
??? (3)全面:了解引入新的、“智慧的”解決方案帶來的績效變化。
??? (4)具有可比性:允許根據其他同類城市的情況評測城市的表現。
??? 5? “智慧南京”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思路
??? 通過上面對于幾種評價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應遵循幾項原則:
??? (1)指標體系具有可采集性,歷史、當前數據的采集是容易和科學的;
??? (2)指標體系具有可加性,可按區域劃分進行數據采集和匯總;
??? (3)指標體系具有認知性,數據來源具有可靠的依據,指標體系衡量結果能得到認可。
根據這三項建立原則,考慮到“智慧城市”的特征、建設的基本思路和推進模式,其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分“智慧城市”基礎設施領域、城市智慧產業領域、城市智慧服務領域、城市智慧人文領域四大部分?!爸腔鄢鞘小本W絡互聯領域包括5個指標項;城市智慧產業領域包括7個指標項;城市智慧服務領域包括4個指標項;城市智慧人文領域包括7個指標項,總共23個評價指標,并以南京市作為案例,進行具體的“智慧城市”指標體系分析。
??? 指標解讀:
??? (1)無線網絡覆蓋率。無線網絡覆蓋率是反映一個城市網絡基礎設施的發展水平,也是衡量城市運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競爭水平的重要標志。以Wifi為例,2008年南京主城地區Wifi接入點有8000個,無線接入覆蓋300km2,2009年覆蓋600km2。即,兩年發展速度增長了100%。按照這個速度,根據300×(1+100%)“=6598km2計算,n=4.69。至2014年,南京市無線網絡接入可達100%覆蓋率。借助高質量的無線通信網絡和互聯網,以全面感知、可靠傳送、智能處理為三大特征的物聯網建設就有了可靠的基礎條件。
??? (2)光纖接入覆蓋率。光纖接入覆蓋率同樣是反映了一個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水平,與“無線網絡覆蓋率”指標相同,該項指標也成為城市未來建設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智慧城市”的重要參考指標。根據此項指標,南京的光纖接入覆蓋率已經達到100%。
??? (3)戶均網絡帶寬。一般把戶均網絡帶寬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一個城市保持經濟繁榮的基礎。韓國根據一項最新的計劃,將在2012年之前使韓國全國網絡帶寬有10倍的提升。預計到2012年,韓國互聯網絡將迎來1Gbps的新時代。南京市在“城市光網”初具規模的基礎條件下,參照韓國到2012年的發展計劃,其“智慧城市”建設應當在2015年實現戶均網絡帶寬1024Mbps的水平。
??? (4)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在一個城市的數量和學科分布領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城市的總體科技水平。南京市截止2009年已有19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從時間間隔上看,在寧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驗收通過的最長時間間隔為8年。近幾年來,驗收通過的重點實驗室時間間隔都在5年以下。因此,至2015年,南京新增1~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目標是可能的。
(5)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應用。智能電網是當前全球電力工業關注的熱點,引領了電網的未來發展方向,也是一個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標志。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應用水平高低直接關系到“智慧城市”建設的進程和績效。因此,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應用指標可以成為反映城市智慧程度的評價指標。
??? 指標解讀:
??? 根據智慧產業的特點,對其評價主要從產業投入和產業產出兩個方面進行。任一產業要想得到產出,就必須投入各種生產要素。智慧產業是高端技術和智力成果集中的行業。智慧產業投入指標就是要反映產業投入要素的資本和知識密集程度。智慧產業產出指標反映了智慧產業生產的成果及其對于所在城市發展的各方面影響。
??? (1)智慧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按照我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智慧產業應包括:服務業內的電信業、計算機服務業、軟件業、科學研究和專業技術服務業、科技交流和推廣服務業,以及互聯網信息服務、咨詢和調查服務、知識產權服務、會議及展覽服務業;制造業內的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據統計,南京市2010年1~4月,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和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共完成投資64.6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3%。以此類推,2015年則將完成投資1625億元。
??? (2)智慧產業R&D經費支出。該指標反映智慧產業的知識生產投入。主要內容包括:R&D活動人員數量、素質及其工作量情況;R&D經費支出、用途及來源情況;研發用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擁有情況;各類研發機構的基本情況;R&D項目(課題)的研究類型、組織方式及社會經濟目標等情況;專利等自主知識產權的擁有及使用情況;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技術改造情況;政府給予研發活動的稅收減免情況等。
??? (3)智慧產業占GDP比重。本指標反映智慧產業對于城市經濟發展總量的影響。此項數據可根據南京市統計數據計算得出。
??? (4)智慧產業從業人員數。智慧產業從業人員數直接反映了智慧產業對城市就業的影響。具體數值見各年度《中國城市統計年鑒》?!爸腔鄢鞘小钡慕ㄔO會大幅提高相關產業就業人數。
??? (5)智慧產業年發明專利申請總量。在知識經濟和創新型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年度發明專利申請總量標志著城市發展的動力。智慧產業年發明專利申請總量反映了“智慧城市”及智慧產業建設對于城市加快產業結構轉型,掌握核心技術,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建設創新型城市目標的推動作用。所以把智慧產業年發明專利申請總量作為指標來反映一個城市智慧產業發展狀況是恰當的。
??? (6)電子商務交易額。電子商務作為推動傳統產業發展,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手段,其交易額可作為產業升級的代表指標。
(7)萬元GDP能耗。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全社
?
會能源消費總量與實現的生產總值之比,即每萬元生產總值所消耗的能源總量。該指標是綜合反映能源消費所獲得的經濟成果的重要指標,是體現能源利用效率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標志性指標。
??? 指標解讀:
??? (1)政府行政效能指數。智慧的政府能夠實現多部門集成和一站式服務,提高政府的服務效率,提高市民對政府的滿意度。政府行政效能指數由市民訴求提前辦結情況、行政審批事項提前辦結情況、市民滿意率、企業滿意率四個分項組成。政府行政效能指數滿分為100分,每個分項滿分為25分。
??? L1事項1法定辦理時間,L2:事項2法定辦理時間,……,L。:事項n法定辦理時間(共有n個事項)
??? T1:事項1辦件數,T2:事項2辦件數,……,Tn:事項n辦件數
??? (用作下標時記作小寫,t1…tn)
F11.事項1中第1件辦件實際辦理時間,F12.事項1中第2件辦件實際辦理時間,……,F1t1:事項1中第t1件辦件實際辦理時間Fi:事項i平均辦理時間,Ki:某事項i法定提前辦結率,
Y:辦件時間平均提前辦結率,
??? 行政審批事項提前辦結情況得分=Y×25市民訴求提前辦結情況得分和行政審批事項提前辦結情況類似。
??? (2)協同應用系統數量。協同運作是“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特征,協同應用系統的數量與覆蓋面直接體現了“智慧城市”的服務能力。南京市要加快推進政府協同辦公平臺、政務公開服務平臺、城市應急指揮系統、低收入居民家庭收入核對系統、并聯審批等跨部門協同應用系統建設。
??? (3)智慧公共服務應用普及率。智慧社會公共服務包括醫藥衛生、城市管理、城市交通等多個方面。按照“智慧城市”建設的基本模式考慮,將重點建設智能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市民卡、智慧生態、智慧社區等工程。智慧社會公共服務普及率由智能交通道路應用率、電子病歷普及率、市民卡普及率、城市雨污分流污水管應用率、智慧社區體驗率五個分項組成。其中智能交通道路應用率是由城市智能交通總里程除以市區道路總里程;城市雨污分流污水管應用率是由城市雨污分流污水管總長度除以城市污水管總長度;智慧社區體驗率是由城市智慧社區數量除以10。智慧公共服務應用普及率由上述五個分項求和后除以5。
??? (4)智慧服務建設資金投入額?!爸腔鄢鞘小苯ㄔO要吸引社會資本的投入,但政府的投入也必不可少,智慧服務建設更是政府投入的重點。目前應由政府投資主導建設的領域主要包括智能交通系統、智慧醫療、政務數據中心、市民卡、雨污分流改造、城市應急指揮系統等工程。
5.4? 城市智慧人文領域評價指標體系(表4)
??? 指標解讀:
??? (1)人均GDP。GDP總量指標反映了經濟整體規模和水平,而人均GDP指標則是衡量經濟發展質量的標桿之一。在國際上人均GDP通常被用來劃分經濟發展階段及發展水平?!爸腔鄢鞘小钡臉嫿康?,不僅在于推進城市GDP總量的增長,更在于提高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因此,我們將人均GDP選作“智慧城市”的評價指標之一。
??? (2)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創新驅動型經濟,是以信息革命和經濟全球化為背景,以知識和人才為依托。提高城市市民的素質,造就創新城市建設和管理人才,是“智慧城市”的靈魂。人才是發展智慧產業、構建“智慧城市”的決定性因素。
??? (3)信息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信息服務業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解決就業問題、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產業,正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日益巨大的作用。國際上一般認為,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核心標志是“雙60”: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超過60%,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超過60%。
??? 信息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斷增加,是信息服務業繁榮的體現,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標志之一。
??? (4)信息化水平總指數。信息化水平總指數是繼國內生產總值(GDP)之后反映信息時代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是由對5個分類指數——基礎設施建設指數、使用費率與負擔能力指數、知識與應用能力指數、使用與普及程度指數、環境與應用效果指數進行綜合測算得出來的。
??? 國家確定的“十一五”期末“全國信息化水平總指數”為超過0.7(注:以1為基準)。經測算,2008年江蘇省信息化水平總指數為68.3(為便于計算,以100為基準),與國家目標相差1.7,而2008年南京市信息化水平總指數則為76,已提前超越了國家目標水平。
??? (5)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調查。2010年2月,《小康》雜志社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研究室,就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服務、保障性住房、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義務教育、文化休閑娛樂、政府信息公開、市政建設、司法、政府與民眾互動等若干民生重點領域的公共服務水平在全國13個城市(上海、杭州、廣州、鄭州、北京、呼和浩特、重慶、武漢、合肥、成都、西安、???、昆明)發起調查。經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加權處理,并參考國家統計局監測數據及大量社會信息,得出2009~2010年中國公共服務小康指數為71.5分。[4]
??? (6)文化創意產業占GDP比重。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文化創意產業包含文化產品、文化服務與智能產權三項內容。任何一種文化創意活動,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進行,依靠人的靈感和想像力,借助科技對傳統文化資源再提升。由于文化創意產業屬于知識密集型新興產業,因此該產業在GDP中所占比重,直接反映城市在人文方面的智慧程度。
??? (7)國際性文化體育交流活動評價。設立6項指標,每項指標按程度分別賦予不同分值,對國際性文化和體育交流活動進行評價。[5]
??? 1.建設投資。這一指標反映城市在舉辦文化體育活動時所進行的場館、配套基礎設施和環境改造方面的投資。五個等級為:1非常少,2較少,3多,4較多,5大量。
??? 2.活動旅游者。舉辦文化體育活動吸引的旅游者數量是非常關鍵的指標。五個等級為:1非常少,2較少,3多,4較多,5大量。
??? 3.軟件投資。伴隨文化體育活動所進行的對城市文化、技術和教育培訓等方面的投資在此統稱為軟件投資。軟件投資對于城市“軟競爭力”起到積極的作用。五個等級為:1非常少,2較少,3多,4較多,5大量。
??? 4.外部投資。外部投資會影響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五個等級為:1非常少,2較少,3多,4較多,5大量。
??? 5.文化體育活動的吸引力?;顒拥奈εc活動的級別、規模和普及程度等有密切聯系。文化體育活動的吸引力大就會吸引更多的社會關注和媒體關注,使城市形象在更大范圍內傳播。五個等級為:1基本無,2較弱,3一般,4較強,5非常強。
??? 6.管理水平。管理水平是文化體育活動發揮作用,影響城市競爭力的關鍵指標。五個等級為:1非常低,2較低,3一般,4較高,5非常高。
??? 6? 建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不確定因素
??? 建立一套“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不確定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的缺乏,即數據缺乏、方法缺乏和經驗缺乏。舉例來說,不僅是南京,我國城市信息化方面的統計基礎均相對薄弱,數據來源受到較大的限制,亟待形成一致的信息化相關統計口徑,并確保統計數據的可靠性。
??? “智慧城市”本身是一種對城市未來發展模式的探索,而建立以“智慧城市”為目標的評價指標體系,更是一種全新的探索與嘗試,上述三個方面的缺乏,使得“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存在著很多方面的不足,有待于在實踐中逐步調整完善。
??? 7? 結語
??? “智慧南京”已經成為“十二五”規劃期間南京城市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尤其迫切。構建“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意義在于可以避免大量的建設資金浪費;可以減少“形象工程”的出現;可以使有關部門能夠知道一定時期內“智慧城市”建設取得的成果和失誤。如此,南京的“智慧城市”建設將從開始就在一個良性的約束框架內進行。而目前對“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尚處于一個發展的初期階段,與構建一個全面的、成熟的評價指標體系仍有一定的距離,有待于在南京建設“智慧城市”的實踐中不斷予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