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傳統消防”向“智慧消防”轉變是必然趨勢

時間:2021/1/4 10:32:04 關鍵詞:智慧消防

核心觀點:“需求側管理”目標和“智慧化”手段是公用事業發 展的必然趨勢

2021 年即使考慮到財政刺激退潮的影響,預計專項債額度也將維持在 3.5 萬億 左右,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中央和地方政府仍存在顯著的投資需求。2)四季 度以來,最高決策層在多個場合提出“需求側管理”,除了重視擴大內需和收入分配以 外,優化投資結構也是需求側管理的重要內容。3)我們認為“十四五”期間新基建將 是政府投資的主要方向,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相比,新基建更加側重于突出產業轉型升 級的新方向,更能體現智慧化和數字化的特征,因此智慧化和信息化是必然手段。

2021 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存在顯著投資需求

2020 年 11 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其中明確提出: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拓展投資空間。構 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系統布局新型基 礎設施,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 提高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深度。推進能源革命,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加強國內 油氣勘探開發,加快油氣儲備設施建設,加快全國干線油氣管道建設,建設智慧能源系 統,優化電力生產和輸送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提升向邊遠地區輸配 電能力。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

2017 年以前,基建投資的核心驅動主要來自于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擴張,而自 2017 年 7 月份管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以來,基建投資背后的核心驅動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向 地方政府的合法合規顯性債務(即地方政府專項債)轉化,且隨著專項債規模的不斷擴 大,專項債發行與基建投資的單月波動高度相關。根據東吳宏觀組的測算,2020 年出于 疫后危機應對的需要,專項債新增額度從 2019 年的 2.15 萬億大幅提高至 3.75 萬億,其 中前三季度專項債投向基建的規模超過 2 萬億。展望 2021 年,即使考慮到財政刺激退 潮的影響,預計專項債額度將從今年的 3.75 萬億減少至 3.5 萬億左右,作為“十四五” 的開局之年,2021 年中央和地方政府仍存在顯著的投資需求。

政治局和經濟工作會議定調需求側管理,優化投資結構是關鍵內容

四季度以來,最高決策層在多個場合提出“需求側管理”。

除了重視擴大內需和收入分配以外,優化投資結構也是需求側管理的重要內容。目 前市場解讀和分析需求側管理多是從擴大內需和重視收入分配的角度,但是我們認為投 資需求也是需求側的重要組成部分,優化投資結構是需求側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中明確強調:優化投資結構,保持投資合理增長,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市政工程、農業農村、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物資儲備、 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推動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投資。推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支持有利于城鄉區 域協調發展的重大項目建設。


智慧消防


新基建作為未來政府投資的主要方向,智慧化和信息化是必然手段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解釋,新基建主要包括:1)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 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 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 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 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2)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指深度應用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 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3)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指支撐 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相比,新基建更加側重于突出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更能體 現智慧化和數字化的特征。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 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也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 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 產業集群。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 平。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推動 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擴大基礎公共信息數據有序開放,建設國家數據統一共享開放平臺。保障國家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積 極參與數字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蔽覀兎治稣J為,新基建作為“十四五”期間政 府投資的主要方向,智慧化和信息化是必然手段。

智慧消防:行業擴容+空間釋放+市場集中度提升,龍頭核心競 爭優勢彰顯

?1)消防產品市場空間為千億量級,其中消防報警產品作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市 場空間超過 200 億元/年。伴隨著應急疏散市場剛剛進入爆發期,有望再造一個消防報警 市場,行業空間仍在不斷擴容。2)消防安全意識增強+更多強制應用場景+政府采購傾 向國產,多重利好加速行業千億市場空間釋放。3)管理更加規范+政策更加嚴格+技術 更加先進+服務更加完善,近年來龍頭市占率顯著提升。4)隨著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傳統消防”向“智慧消防”轉變是必然趨勢,隨著 NB-IoT 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預計 智慧煙感有望成為下一個爆發的應用場景。5)渠道+技術+品牌等核心競爭優勢明顯

多重利好因素催化千億消防產品市場釋放,近年來行業集中度顯著提升

消防產品市場空間為千億量級,其中消防報警產品超過 200 億元/年。消防安全行 業主要分為消防產品和消防工程兩個子行業,其中消防產品又可細分成消防裝備、消防 報警、自動滅火、防火與疏散、通用與防煙排煙、消防供水等 6 大類,消防裝備主要用 于消防部隊,其他 5 大類主要用于建筑物消防。根據智研咨詢披露的數據,2019 年中國消防行業市場規模超過 3500 億元,預計到 2022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4465 億元,其中消 防產品約占 25%,對應 1116 億元;消防工程約占 75%,對應 3349 億元。而根據慧聰消 防網的統計,在消防產品細分行業中,消防報警行業市場規模從 2009 年的 70.20 億元增 長至 2018 年的 256.40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15.50%。

應急疏散剛剛進入爆發期,有望再造一個消防報警市場。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 系統廣泛應用于機場、高速鐵路、地鐵、大型商場、酒店、寫字樓等公共場所,在緊急 情況下,為人員智能疏散和逃生指引方向。2019 年以前,由于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設 計理解不一、施工人員技術欠缺,導致產品設計、選型、安裝和使用中存在諸多問題, 行業中的 400 多家生產企業,既有原從事消防報警、應急照明的大型企業,也有單一產 品線貼牌、自主品牌的中小型企業,其中大多數中小型企業均以價格競爭為主要手段, 產品同質化嚴重。2019 年 3 月,《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技術標準》發布實施; 2020 年 4 月,市場監管總局優化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產品作 為“避難逃生產品”平行于“火災報警產品”,成為一個獨立品類。根據《消防應急照 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技術標準》主要起草人之一國家消防電子產品質檢中心副主任丁宏軍 的預估,智能疏散市場規模約 3 倍于消防報警市場。按照 2018 年消防報警行業市場規 模 256.40 億元計算,智能疏散市場規模約為 769.20 億元;假設市場結構與消防行業類似,其中產品市場占比為 25%,對應市場空間約為 192.30 億元/年。

消防安全意識增強+更多強制應用場景+政府采購傾向國產,多重利好加速行業空 間釋放:

1)消防安全意識增強:根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統計數據,2009-2019 年我國 火災共造成 1335 人死亡、837 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達 36.12 億元;而根據公安部發布 的通報,截至 2017 年上半年全國 23.5 萬幢高層住宅建筑中,未設置自動消防設施的占 46.2%,設有自動消防設施的高層建筑平均完好率不足 50%。2017 年 10 月,國務院印 發《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首次對消防安全責任制的實施做出全面具體規定,隨 著消防安全責任制度加速推進,消防宣傳和管理力度不斷加大,社會整體消防意識將快 速提高,消防產品需求量勢必增加,有利于消防產品行業市場穩步增長。

2)政府采購傾向國產:近年來我國消防產品技術水平快速提升,國產消防產品在 應用領域、適用環境、產品和服務質量、技術更新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日益縮小, 部分產品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已經達到或超過進口產品,政府消防產品采購正在逐步向 該部分國產品牌傾斜。隨著國產消防產品在政府采購中的比例不斷上升,國產品牌將迎 來新的發展機遇。

3)家用、農村、存量更換、多品類等更多強制應用場景:在發達國家,家用消防 產品已經成為消防產業發展的重要市場之一,而在國內,家用消防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 目前山東、上海、北京、云南等地相繼出臺相應政策,要求中小場所(包括家庭)安裝 使用獨立式火災探測報警器??h城集鎮和農村潛在消防市場空間巨大,在政策引導和基 礎建設加快投入的驅動下,市場需求會逐步釋放,推動消防產品市場下沉。根據《火災 探測報警產品的維修保養與報廢》規定,火災探測報警產品使用壽命一般不超過 12 年, 可燃氣體探測器中氣敏元件、光纖產品中激光器件的使用壽命不超過 5 年,隨著前期竣 工民用建筑安裝的配套消防產品進入集中更換期,在可預見的一段時期內消防產品存量 市場將進入快速增長階段。除此之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防電源監控系統、電氣火災監控系統、疏散及滅火系統等其他相關消防系統產品的市場也將伴隨著政策的不斷落 地,空間逐步打開。

管理更加規范+政策更加嚴格+技術更加先進+服務更加完善,近年來龍頭市占率顯 著提升。1)消防審查驗收職能移交住建部,管理更加規范;2)強化火災事故倒查追責 +嚴肅消防執法責任追責,政策更加嚴格;3)從產品到運維再到系統解決方案的需求不 斷涌現,服務更加完善,無論是管理規范、政策嚴格,還是技術先進、服務完善,對于 具備更強研發、更優品質、更多渠道的龍頭企業都是利好。

傳統消防向智慧消防轉變是必然趨勢,NB-IoT 有望加速推進這一進程

隨著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傳統消防”向“智慧消防”轉變是必然趨勢。2017 年 10 月,公安部消防局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綜合運用 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加快推進“智慧消防”建設, 全面促進信息化和消防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為構建立體化、全覆蓋的社會火災防控體 系,打造符合實戰要求的現代消防警務勤務機制提供有力支撐,全面提升社會火災防控 能力、部隊滅火應急救援能力和隊伍管理水平,實現“傳統消防”向“智慧消防”的轉 變。另一方面,隨著智慧城市和智慧樓宇概念的提出,消防智能化已和網絡化成為行業 必然發展趨勢,大數據和模式識別技術使得單一傳感器可以區分煙霧、水蒸氣和粉塵等;物聯網技術應用使多種傳感器組網成為可能,并創建新的綜合感知體系。

NB-IoT 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智慧煙感有望成為即將爆發的應用場景。NB-IoT, 全稱為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也稱窄帶物聯網,是由 3GPP 組織開發的為大范 圍蜂窩網與設備服務的低功耗廣域網絡(LPWAN)廣播技術。其誕生于 2014 年 5 月華為和Vodafone 共同提出的 NB-M2M 技術,而后進化為 NB-CIoT;2015 年 7 月,Nokia、 Ericsson、Intel 提出了 NB-LTE 技術,隨后 3GPP 在上述兩者之上著手制定標準,并在 2016 年 7 月確定標準,至此 NB-IoT 正式形成。NB-IoT 具備四大特點:1)廣覆蓋,在 同樣的頻段下,NB-IoT 比現有的網絡增益 20dB,相當于提升了 100 倍覆蓋區域的能力, 可覆蓋室內和地下室;2)多連接,一個扇區能夠支持 10 萬個連接,支持低延時敏感度、 超低的設備成本、低設備功耗和優化的網絡架構;3)低功耗,工作模式主要以待機為 主,只有在需要傳輸數據時才會啟動,所以終端模塊的待機時間和電池使用壽命可長達 10 年;4)低成本,預期單個接連模塊不超過 5 美元。因此,NB-IoT 可廣泛使用于公用 事業、智慧城市、消費電子、設備管理、智能建筑、智慧物流、農業與環境等多個應用 場景。(詳情請見我們 3 月 17 日發布的深度報告《NB-IoT 推廣速度超預期,智能水表、 智慧煙感等應用場景有望持續爆發》)

與傳統獨立式煙感、聯網式煙感相比,基于 NB-IoT 技術的智慧煙感具有低功耗、 無需布線、實時監控、自動巡查、通過手機短信(APP、電話等)多重信息推送等優勢: 1)立體報警、多方推送:探測到火情后,通過探測器、平臺、手機短信、APP、電話 多渠道立體報警,并將報警、故障等信息同時推送給消防監督員、社區網格員、物業管 理人員、微型消防站等安全責任主體。2)實時監控、消除隱患:智慧煙感探測器實時 在線,24 小時監控煙感狀態,對報警、故障、欠電等隱患實時掌控,方便管理維護人員 第一時間對故障問題點進行隱患消除處理,保證煙感工作狀態正常有效。3)續航較強、 鏈式報警:NB-IoT 智慧煙感采用低功耗通訊模塊,保障電池正常持續供電達 5 年以上, 煙感信息由云平臺統一管理,報警點相鄰的煙感可鏈式報警,通知到鄰居等相關人物, 及時疏散,避免更大傷亡。

根據消防產業智庫的信息,截至 2019 年年末,全國已有 21 個 NB-IoT 智慧煙感項 目成功落地,其中浙江省尤為突出。1)浙江省全省已有 7814 家單位接入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4.9 萬家單位安裝“智慧用電”系統 10.6 萬余套,3.3 萬家單位安裝“智慧預 警”系統 6.3 萬余套,安裝智能充電樁 6.9 萬余個、充電口 71 萬個,智能消火栓 3957 個。2)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政府投資打造“建鄴區民生項目消防物聯網綜合監管云平 臺”,在全區九小場所、幼兒園、孤寡老人家等民生服務場所安裝燃氣報警裝置及煙感 探測器,并通過無線傳輸技術實現 24 小時實時監測,構建智慧消防安全生態。其中一 期建設已實現 6000 個點位在線監測,包含燃氣報警裝置 1999 個、煙感探測器 4001 個; 二期將再增設 6000 個點位,同時增加智慧電氣監測裝置、水壓探測裝置。3)江西省南 昌市高新區投入 1484 萬元建成“智慧消防”一期工程,將轄區內 150 家消防安全重點 單位火災自動報警信號接入系統平臺,已安裝智慧煙感 1363 個,智慧用電 273 套,智 慧消火栓 120 個,水壓、水位裝置 235 套,可燃氣體 71 個,消防車輛 GPS 定位安裝 35 個。目前,南昌市全市已有 214 家火災高危單位、1039 家設有自動消防設施的消防安全 重點單位、201 家非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高層和地下建筑接入物聯網消防遠程監控系統, 399 家單位(場所)接入智慧安全用電監測系統,智能獨立火災報警探測器 6336 個。因 此,未來隨著 NB-IoT 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預計智慧煙感有望成為下一個爆發的應 用場景。
技術支持    金特萊智慧消防
Copyright(C) senlinzhilu &Wood 鄭州金特萊電子有限公司
豫ICP備16003537號
免费看**a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