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智慧消防平臺解決方案
時間:2021/10/12 10:08:20 關鍵詞:智慧消防,智慧消防平臺
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難以展開有效救援,已是消防部門普遍遇到的難題,甚至可以說是世界性難題。何為高層建筑?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18年版)規定,高層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非單層廠房、倉庫和其他民用建筑。高層建筑火災的撲救難點還在于其建筑特點和結構方式易形成立體燃燒。同時,其復雜的使用功能和布置形式也大大增加了火災撲救難度。
應對高層建筑火患,減少火災損失,預防比撲救更加重要?!痹谝晃徊辉妇呙南缹<铱磥?,高層建筑滅火問題十分復雜,絕非消防部門一家之力能夠解決,需要在建筑設計、質量監督、行業監管等方面,依靠住建等多部門協同治理。
“由于高層建筑火勢蔓延快、疏散困難、撲救難度大,不僅應貫徹‘防消結合,預防為主’消防工作方針,更應以‘自防自救’作為高層消防安全的基本原則?!痹搶<抑赋?,這就要求至少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把控好從建筑設計、施工到日常使用,從建筑硬件、人員素質到管理制度等環節,消除火災隱患,防止火災發生;二是通過火災監測報警、防火分區、自動滅火設施等措施實現火災的早期監測和救援,依賴高層建筑自有的設施和人員控制火災發展,防止火勢蔓延。一線城市高層建筑群數量和密度愈創新高。高層建筑尤其是超高層建筑一旦發生火災,易造成群死群傷、巨額經濟損失和社會恐慌等嚴重后果,其火災防控和滅火救援已成為消防難題。
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領域主要存在問題
防控難度大,輔助決策手段不足
1. 火災防控難度大,監測預警信息化手段缺乏
高層建筑體量龐大、功能復雜,風險管控區域多,火災防控難度大,目前消防管理及監督缺乏信息化監測預警手段,火災風險主動管控措施有限。
2. 人員疏散和滅火救援困難,態勢研判和輔助決策手段不足
高層建筑中庭和幕墻多、豎向管井多,易形成立體火災,滅火救援難度大,傳統技戰術難應對 ;高層建筑結構復雜、疏散路徑長,人員疏散困難,滅火救援態勢研判和決策支持手段不足。
3. 智慧消防對高層建筑各相關方全周期全方位支撐不足
基于消防綜合大數據的態勢感知網尚未形成,區域及行業孤島發展模式大量存在。不足為消防責任主體(業主、物業)落實管理責任,以及消防監管部門提升監管及綜合救援效能提供支持。
解決方案技術架構賦能各層段的消防工作
智網信息預判,立體化消防監管
1. 高層建筑智慧消防依托智網預警數字預判服務架構
智能交互層通過物聯感知設施和技術對用戶信息、建筑信息、消防設施狀態等進行智能感知、采集;
智能聯接層主要依托新一代通信和網絡技術將數據傳遞、路由和傳輸控制;
智能中樞層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類、關聯、演變和養護實現數據活化,另通過人工智能、知識圖譜等,實現智能搜索、數據關聯分析、空間決策等;
整合消防領域的智慧應用,實現智能防火、智能滅火、可視化服務。
2.新技術架構的運用,倒逼工作模式、業務流程、體制機制的創新和完善
為高層建筑責任主體、監管部門、綜合救援隊伍、第三方機構及公眾,提供風險研判、監督管理、監測預警、救援指揮、公共服務等全周期支持。
事前全面感知:消防數據實時共享、風險底數動態掌握,隱患及時預警并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消防部門根據風險差異合理配置監管資源,實行差異化監督執法,倒逼主體責任落實,提升監管效能;為保險、第三方消防生態提供風險研判和服務的依據。
事發及時報警,事中態勢研判:為公眾提供動態智能疏散避難方案;為綜合救援隊伍接處警、指揮調度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事后延伸調查:復盤還原火災全過程,為火災防治提供借鑒。
3.發展愿景
通過全面感知、深度共享、協同融合,將不同環節、不同空間的人、物、事有效連接,實現動態監測、智能預警、精準監管、科學指揮、快速處置、人性服務,形成“火災防控多元共治、救援指揮融通智能、公眾服務普惠便捷和延伸服務定制供給”的新格局,全面提升高層建筑整體消防安全水平。
智慧消防系統其需要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對海量的消防數據進行管理及運行,如對消防設施的各類傳感器、攝像頭等設備進行全方位實時遠程監控,實現超前預警。
技術支持 金特萊智慧消防
Copyright(C) senlinzhilu &Wood 鄭州金特萊電子有限公司
豫ICP備16003537號